点这是注册!别说你看不到! 登录
谢拉的世界 返回首页

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个人空间 https://fuckoz.com/?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载:港报:一流学者为何不愿回到中国?

热度 2已有 781 次阅读2013-7-20 13:12

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7月18日发表题为《中国不改进科研文化就无法遏止人才流失》的文章,作者为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曹聪。文章指出,在2008年,为了吸引在国外学习和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最聪明、最优秀的中国人返回祖国,中国启动了“千人计划”,开始物色人才。
       文章称,迅速回顾一番,这项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超额完成了配额: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招募了3300名海归。这项行动吸引了某些最优秀的学者返回中国。年仅41岁就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生命科学家王晓东就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文章指出,但中国人才中最杰出的一批仍渴望到国外生活。一旦他们体验过了,他们很少会回国。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在过去30年中,外国人中获得美国大学颁发的理工科博士学位最多的是中国人。一拿到博士学位,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他们打算留在美国——90%以上成功留下。
       文章说,与此同时,中国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优秀的毕业生中出国的人越来越多。2006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超越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拿到美国理工科博士学位最多的两家学士生源机构。
文章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更多中国留学生回国。不过,这并不等于精英们大量回归中国。杜克大学2008年对637名中国海归所做的调查显示,半数的人只有5年或更短的美国经历。换句话说,这些海归在美国的经历是有限的。而围绕“千人计划”争论的根源就在于此,“千人计划”在中国国内科学界激起了不满。
       文章认为,这一项目是为那些有留学经历和国外学位的人准备的,代价是损害了国内培养的科学家的利益。但该计划招募的人中,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归为“高级人才”。许多较年轻的学者并没有经过历练。他们只有几年的博士后经历,就能返回中国当正教授,全部薪酬加起来比同级别的新雇员高好几倍。据报道,一些海归利用这种盲目崇拜留学经历的风气,美化自己的留学文凭悄悄挤进了该计划。
文章称,被纳入该计划的许多学者很少在自己所在的中国机构承担全职工作。有些人一年只在中国待两个月。许多人同时有两个职位:中国机构一个,国外机构一个,这是公开的秘密。正因为如此,“千人计划”成员的完整名单从未公开过。
在中国的一流学者为何不愿回国的问题上,文章认为,中国依然是个关系社会。长期生活在国外后,这些学者不太可能维持一个稳固的个人业务关系网,这继而会减少他们接触研究资金来源的渠道。由于许多中国科学家没有在国际环境中开展研究的经验,海归们可能会遭遇另一重文化冲击:他们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事。
       文章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抄袭、造假和操控数据已与中国整个科研进程交织在一起。科学界没有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可能回国的人不愿进入这样的环境。
       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在努力吸引能引领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人才,判断这种努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海归的人数,而是政府能否创造新型科研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每个科学家,不管是留学的还是国内培养的,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价值。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璃雅 2013-7-21 02:05
你到底多喜歡看新聞啊
回复 风萧萧兮易水寒 2013-7-21 08:43
璃雅: 你到底多喜歡看新聞啊
每天都看看吧,至少掌握一下经济走向是很必要的。
回复 codemugen 2015-5-7 15:13
不再写一点么...-v-
回复 风萧萧兮易水寒 2015-5-7 15:24
codemugen: 不再写一点么...-v-
当时只是测试这个功能,后来觉得没用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点这是注册!别说你看不到!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谢拉的世界

GMT+8, 2024-4-25 10:21 , Processed in 0.0206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